【種出香草的台灣味】
還記得香莢蘭第一年開花結果那忐忑的心情,那段時間飽受睡眠不足之苦,在天光微亮的清晨授粉,細心呵護著每一條果莢,也在香莢蘭後製上下足功夫,香草莢會有什麼樣的香氣,當時也不斷的在問自己。
在某次的聚會上,法國友人提及香草果莢的味道,給我們指引一條方向,在閒談中他說著:果莢的香氣,能跟馬達加斯加豆莢一樣,你就成功了,對,這的確是一條快速的成功方式。
我們開始從網路上收集片段的數據,從youtube影片上看著產地的人們,如何讓果莢發香,從動作中去琢磨真相,最後一批又一批失敗的果莢,堆滿了垃圾桶,過重的烏梅味、菜味等,此刻才了解,我們忘卻了台灣在地的風土。
書中一句「被世界看見」一直是所有台灣人的焦慮根源,還真是戳中了痛點,台灣水果一昧的甜,卻忘了酸是原來的滋味,模仿的東西,永遠都是次級品,何不好好地做出自己的台灣味。
閱讀此書,想起當時定位的迷惘,感謝 Ying C. 一匙甜點舀巴黎 於食復興活動中的採訪,雖然只有短暫的交流,但於【法式甜點裡的台灣】有台灣香莢蘭的內容,產業的推廣上,能讓更多人看見,真是相當感動,也在此與大家分享此書。